在新疆生產(chǎn)建設(shè)兵團第十二師頭屯河農(nóng)場,馬萬華40余年照顧同父異母先天殘疾哥哥的故事感動和影響著許多人。
從懵懂少年到古稀老人,馬萬華悉心照顧哥哥,用實際行動傳承孝老愛親。
愛是風雨不棄
(資料圖)
1949年,馬萬華出生在頭屯河農(nóng)場,在他出生之前,家中已有6個孩子,雖然生活不富裕,但是馬萬華和兄弟姐妹們每天都過得很開心。
和別人家不同的是,家中同父異母的哥哥馬萬才總是躺著,說話也不利落,吃飯、上廁所、洗澡都需要人幫忙。
“記憶中父母就是這么照顧哥哥的?!?/p>
馬萬才患有先天性軟骨病等,腰直不起來,出行需要人扶著或者依靠輪椅。在馬萬華的記憶中,哥哥的行動、生活都要父母幫忙。
“好在家中兄弟姐妹多,都能搭把手?!瘪R萬華說。
1970年,馬萬華結(jié)婚成家,深知父母艱難的他選擇與父母生活在一起,在家所在的連隊工作。
“結(jié)婚前就知道家中有個病人需要照顧,他的選擇我都支持?!瘪R萬華的妻子馬金花說。
1974年父親離世,馬萬華挑起照顧哥哥的重任。梳頭、洗澡、喂飯……沒有一天落下。
愛是耐心陪伴
雖然身體殘疾,但馬萬才神智健全,頭腦清楚,承受的內(nèi)心痛苦可想而知。
“我們健健康康能說能走,能跑能跳,他連正常行走都做不到,得多難受?!?/p>
為了開解哥哥,不管白天上班多忙,下班回家后,馬萬華都要與哥哥嘮嘮家常。
夏天乘涼冬天曬太陽,換季時,把哥哥的被褥、衣服和鞋襪全換個遍。天氣好時就推著哥哥到樓下曬曬太陽,聊聊天,雖然哥哥說話不清晰,但馬萬華總能耐心聽哥哥講完。
馬萬華一生搬了3次家,成家之前與父母和哥哥住在園藝場,成家之后帶著兒女和哥哥生活居住在三連,兒女各自成家后,馬萬華夫婦和哥哥居住在頭屯河農(nóng)場德孝主題社區(qū)。
多年來,他走到哪里就把哥哥帶到哪里。
愛是取舍與堅守
2001年,馬萬華與妻子退休,同齡人開始享受退休生活。
“老張參加的合唱團去廣州比賽了?!薄袄侠钐焯煸趶V場舞隊領(lǐng)舞?!薄袄蠀撬麄儎倧闹貞c回來沒兩天又報了去韓國的旅游團,下周就出發(fā)?!薄?/p>
同齡人精彩紛呈的退休生活,通過各種渠道傳入馬萬華夫婦耳中。
“不說出國了,連伊犁我們都沒去過?!绷w慕別人到處游玩,但因為家中有個需要照顧的病人,馬萬華夫婦不敢離開。
“又想照顧好病人,又想出去玩,哪能事事如意,總該有個取舍?!瘪R金花經(jīng)歷了從剛開始的羨慕到沉默,再到適應(yīng)。
因為先天軟骨病,馬萬才的脾胃虛弱,不能吃不易消化的食物,馬金花便每天變著花樣做湯。
每次做飯前,馬金花都要問問馬萬才的意見,看到他點頭才開始行動,這個習慣堅持了很多年。
愛是考慮周全
隨著城鎮(zhèn)化的發(fā)展,2011年,馬萬華一家從連隊搬到了小高層。按照搬遷置換辦法,馬萬華一家可以置換兩套樓房。馬萬華特意叮囑小兒子馬侃申請了一個單元的五樓和七樓兩套。
“我們年紀大了,照顧病人總有力不從心的時候,兒子在身邊能搭把手?!瘪R萬華說。
隨著年齡的增長,馬萬華的身體變得不再康健,青光眼、食道管息肉、高血壓、心臟病接踵而至,妻子馬金花也因為高血壓、糖尿病常年吃藥。
自己生病后,照顧哥哥的重任落在小兒子肩上。洗澡、換衣服、剃頭、剪指甲……從父親手中接過接力棒,馬侃做得很好。
“印象中父親每天都在做的事,現(xiàn)在他們老了,就換我們來做?!瘪R侃說。
在馬萬華一家的照顧下,大9歲的哥哥馬萬才除了偶爾感冒,每年體檢身體各項指標都很正常。
“我們歲數(shù)大了,以后我們沒了還有兒女,給他們都交代過。”提及以后,馬萬華說。(作者 戚亞平 朱玉 周倩)
責任編輯:Rex_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