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入駐,二月撤離
云南省楚雄州南華縣公安局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紅土坡森林派出所
又被稱為“候鳥派出所”
40年來
民警“背著派出所”去守山
始終駐守在兇險未知的
哀牢山秘境中
“跌入山箐前面就是懸崖”
“蓋著發(fā)霉的被子睡半月”
他們守護著遷徙路上的上萬只野生鳥類
近日
隨著最后一批候鳥的通過
他們又要“遷徙”了
民警在山林間巡邏(資料圖)
“候鳥派出所”成立時
大中山還叫“打雀山”
作為上萬鳥類遷徙的中轉驛站
尚未劃入自然保護區(qū)的大中山
非法捕獵一度盛行
家住馬街鎮(zhèn)唐家村委會中山村的
陶發(fā)清回憶
“每年鳥經過‘打雀山’
村里的人都會打鳥
后來鳥叫聲幾乎都聽不見了”
鳥飛林空
不僅無鳥可打
被破壞的生態(tài)
還持續(xù)危及其他動植物的生存
長期“靠山吃山”的村民們
望著逐漸寂靜下去的山林
萌生出最原始的生態(tài)保護觀念
民警在山林間巡邏(資料圖)
紅土坡森林派出所
作為一所“季節(jié)性”派出所
一開始便是為了保護候鳥而建
自1984年起
人員不定、路線不定、時間不定
民警開始進山護鳥
不通物資,不通水,不通電話
成為派出所工作的日常
派出所成立的時候
民警只能住在帳篷里
“曬到脫皮凍到龜裂”“晚上能聽到熊叫”
直到2010年前后
派出所才在山腳蓋起了小房子
可即便如此
守山依然不易
“最難熬的是冬天,被子幾乎沒干過”
南華縣公安局民警劉雁說
“執(zhí)勤的時候
走著走著就和同伴走散了
整片大山只有我自己一個人
那種感覺,沒法形容”
滿山無人的孤獨感讓人心慌
只有漫山遍野嘰嘰喳喳的鳥叫聲
才能短暫地趕走民警們的孤單
民警在山林間巡邏(資料圖)
林區(qū)地勢陡峭
盜獵者藏身其中
甚至還會有人放哨
打擊工作危險重重
“夜里我們追擊非法獵捕者
是不能出聲音、打手電的
有一次
我們夜晚看到遠處有火堆
走過一條箐時
我沒踩穩(wěn)就摔下去了
前面的隊友都沒注意到我
怕影響抓捕,我也不敢出聲
后面等天亮醒來的時候
才發(fā)現(xiàn)再往前一點就是懸崖”
回憶抓捕經歷
民警楊正強依然心有余悸
每當撤離山林
民警們總將日常生活垃圾打包
“身影留下,痕跡帶走”
隨著林區(qū)生態(tài)逐漸變好
“候鳥派出所”也在守護中逐漸撤離
派出所的駐扎點
從最初的林區(qū)中心地段
慢慢向外圍撤離
逐步退出大中山脈
守護著候鳥的民警們(資料圖)
每次進山前
老民警們會逐一檢查
年輕隊員們的背包
用他們的話來說
“不是不信任年輕人
而是要對他們負責”
在隊伍出發(fā)前
民警們會再次強調
一個不成文的規(guī)定
那就是“把最后一口水留給新人”
民警手上的老繭(資料圖)
每次進山
危險不可預知
老民警會交代新民警
所有水壺里的水不能全部喝完
要留下一口“保命水”
而一旦危險發(fā)生
所有的“保命水”要留給
有充足體力能返回的年輕人
就是這樣一個“樸素”
卻又震撼人心的“規(guī)定”
一直在派出所里傳承
民警在山林間巡邏(資料圖)
追著山林跑
守著萬鳥來
8人的隊伍
有6人先后榮立個人三等功
他們正在把這片林海
完完整整地還給大山
“打鳥”陋習漸漸被革除
“打雀山”變成了“護鳥山”
到了相應的季節(jié)
鳥甚至能貼著頭頂飛
如今
陶發(fā)清再走進林間時
四處都是婉轉動聽的鳥鳴
“就像大自然的歌聲”
夕陽下,守護著候鳥的民警們(資料圖)
為守護候鳥的民警們
點贊!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云南頻道(楊文明、徐雷鵬),綜合:新華網云南頻道、云南省公安廳新聞辦公室
責任編輯:Rex_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