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人物 >

曹文軒:筆觸直抵人性,文學才能從故鄉(xiāng)走向遠方

“我的《青銅葵花》將于9月開機拍成電影,將由陳坤厚執(zhí)導(dǎo),拍攝地就在我故鄉(xiāng)的蘆葦蕩里。”曹文軒的話音剛落,現(xiàn)場立刻響起了歡呼和掌聲。本屆上海書展期間,曹文軒在三天里參加了五場閱讀與寫作的交流分享活動,與網(wǎng)上的風波形成對比的是他在現(xiàn)場依然擁有的高人氣。他懇切地說:“我是一個作家,我只想專心致志地寫作。寫作至上,內(nèi)容為王,是我一生的生存宗旨、寫作宗旨。”

圖說:曹文軒 新民晚報記者 王凱 攝(下同)

從1979年開始發(fā)表文學作品,曹文軒的筆下誕生了《草房子》《青銅葵花》《山羊不吃天堂草》《蜻蜓眼》《火印》和大王書系列、丁丁當當系列等一大批優(yōu)秀文學作品,其中170本作品被翻譯成40多種語言,輸出到7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不久前在北京舉行的世界圖書博覽會上,他與30位翻譯過或研究過他作品的漢學家對話,闡釋中國文學的世界意義。他以列夫托爾斯泰的作品舉例說,那些富有質(zhì)感的故事,并沒有因為從俄語世界轉(zhuǎn)換到漢語世界而去世。


【資料圖】

作為“讀者大會”的嘉賓,曹文軒這次分享的新作《石榴船》是一個只能發(fā)生在中國的故事,雖然這個中國故事很獨特,他卻更看重“講好”二字,因而要以文學的方式講,文學性是故事的生命所在,要守住文學的邊界——有邊界才有無疆。如果一個作家想讓自己的作品夠跨文化走向世界,那么他就要做到他的筆觸要直抵人性的層面,惟有這樣他的作品才有可能走向遠方。

圖說:曹文軒分享新作《石榴船》

2016年曹文軒成為中國首位“國際安徒生獎”得主,他知道,如果要不停地超越自己是不可能的,他只是想每次都有所突破。過去,他的寫作總是圍著油麻地,《草房子》的扉頁上寫著:也許,我們誰也無法走出自己的童年……甚至評論家談到??思{的文學作品的空間領(lǐng)域的時候也說過他寫的只有像郵票大小的故鄉(xiāng)。曹文軒很快發(fā)現(xiàn),相信這樣的評價完全是被騙了,??思{寫作的空間遠不止郵票大小,作家很容易被批評界和讀者框定在一個刻板印象里,“我不上這個當”。于是他寫出了《蜻蜓眼》,一個發(fā)生在上海、馬賽的都市故事,《草鞋灣》又是另一個發(fā)生在上海的偵探故事。

從那以后,10多部長篇、20多本繪本、多篇學術(shù)文章從他的筆下源源不斷地涌出。雖然高產(chǎn),卻非急就章,《石榴船》的誕生便是一次跨越30年的冬眠與蘇醒,他很少寫昨天或者今天發(fā)生的事情,而是等待故事從記憶中一次次醒來,告訴他:我在這里。這同樣是一個適合拍成電影的故事,來源于他高中同學的一段真實經(jīng)歷,在那個河網(wǎng)縱橫的水鄉(xiāng),衍生出了一個發(fā)生在水上學校的獨特的、感人的、充滿詩情畫意的故事。

圖說:曹文軒為小讀者簽名

曹文軒在水邊長大,自然他心中的“文字屋”也建立在水邊。他寫作時常要想起水,水是干凈的,受到水的影響,他也不愿意將骯臟之意象、辭藻、境界帶進他的作品,“我的作品有一種潔癖?!彼撬≌f的一個永恒的題材與主題,一群離不開水也離不開漂泊的人走入了《石榴船》,船尾的一盆石榴點綴在蒼茫的水路上,點綴在風光無限的生活中。這部作品由始至終,畫面不斷,或江河,或蘆蕩,或小城,或都市,水光山色中,四季流轉(zhuǎn)中,奏響了生命的頌歌。

在這座自己建造的“文字屋”里,曹文軒有著無限的自由,他看到,讓一個向往自由的靈魂得以安頓,是文學非常重要的使命。寫作過程中,他的心思都在文學性、藝術(shù)性上,因為:“兒童文學也是文學,文學與門類無關(guān)?!?/p>

關(guān)鍵詞:

責任編輯:Rex_22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