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人物 >

糧食安全必須居安思危 不浪費糧食是對袁隆平老人最好的告慰

5月22日13點07分,“雜交水稻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共和國勛章”獲得者袁隆平在湖南長沙逝世,享年91歲。消息一出,所有媒體和各大社交平臺上悼念聲一片,無數(shù)網友潸然淚下,用真摯的情感送老人家一路走好。

袁隆平院士的知名度有多高、貢獻有多大毋庸贅言。任何人端起一碗大米飯,就都有理由去感激袁老,感激以袁老為代表的科研工作者。袁老作為雜交水稻研究的開創(chuàng)者,世界上第一個將水稻的雜交優(yōu)勢成功地應用于生產的科學家,幾十年來致力于雜交水稻技術的研究、應用與推廣,為我國糧食安全、農業(yè)科學發(fā)展和世界糧食供給作出巨大貢獻。他曾經說,“如果全世界50%的稻田種植雜交水稻,每年可多養(yǎng)活4至5億人口。”事實上,袁老的科研成果不僅讓中國人將飯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里,還造福了世界上幾十個國家。

除了頂級科學家的身份,袁老還是富于人格魅力的“多面體”。“洋”起來,他會游泳、打牌,不僅拉小提琴還跳踢踏舞;“土”起來,他打著赤腳、戴著草帽,與平凡老農無異。近幾年,袁老還成了接地氣的“網紅”。年輕人叫他“魔稻祖師”,關注他的一舉一動,把他捧成了真正的“頂流”。他也會說自己是“90后”,“是有偶像包袱的人”,“我的米可以喂胖你們,但我自己不能胖”。即便是開玩笑,袁隆平真正惦記的還是糧食。過90歲生日的時候,他說希望可以活到100歲,為祖國做更多的貢獻,讓老百姓吃得更好。

令所有人痛心的是,袁老不得不放下熱愛并為之奮斗一生的事業(yè)了。每一個受惠于他的人該如何緬懷這位今年3月還在三亞雜交稻研究基地親自下田的老人?除了不能忘記他的卓著功勛,除了繼續(xù)完成他的“禾下乘涼夢”,還需要牢記老人節(jié)約糧食的諄諄教誨。

袁老一生為糧食事業(yè)奮斗,終生提倡節(jié)儉節(jié)約。他說過,畝產提高哪怕5%、10%都特別不容易,呼吁政府出臺法規(guī)政策,把浪費當成可恥的行為、當成犯罪的行為來限制。去年在接受采訪時還說過,豐收不是浪費糧食的理由。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每一粒糧食從播種到收獲,都滲透著農民和科研人員的汗水。某些人眼也不眨地浪費掉的,不僅是糧食,更有袁隆平院士及其團隊的心血。

糧食安全必須居安思危。對每一個公民來說,不浪費每一粒糧食,珍惜一米一飯,把節(jié)約作為自己的生活準則,才是對這位為了我們吃飽吃好而辛苦奮斗終生的老人最好的告慰。(記者 張麗)

關鍵詞: 袁隆平 糧食 浪費 居安思危

責任編輯:Rex_01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