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非(約公元前280—前233年)是戰(zhàn)國末期韓國君主之子,荀子的學生,是著名的思想家,被尊稱為韓非子或韓子。他著有《韓非子》一書,共五十五篇,十萬余字。書中多次提到扁鵲,其記載受到司馬遷的重視,但《史記·扁鵲傳》在轉(zhuǎn)錄有關內(nèi)容的時候,并沒有原文照抄,而是有所變化,可以看出司馬遷有所考慮,或者進行了甄別。在《韓非子》或《史記》的記載中,扁鵲要么生于蔡桓公之時,要么處于齊桓公之世。后人因惑于扁鵲的生活年代,故而取桓公之旁證以作實證,把主人公扁鵲退居次要地位,輕扁鵲而重桓公,導致主客易位、本末倒置。筆者認為,不應以對桓公的論證,而否定扁鵲的真實存在。
“扁鵲見蔡桓公”源自“二手資料”
【資料圖】
韓非雖然博學多才,見識超群,其論著也感動過秦始皇,但他對于扁鵲的認識,并非直接引自《趙史》(如《虞氏春秋》等),也不是考證后的結(jié)論,而是當時社會流行的一般說法,屬于“二手資料”,或者就是他自己編寫的寓言故事,因此行文之中難免不夠真實、準確。韓非很可能根據(jù)寫作時的需要,對于扁鵲的事跡進行演繹和加工,因為他不是為了“實錄”歷史,而是為了表達自己的觀點,說服讀者。
正是這樣的撰寫背景,韓非子為了講述“慎易以避難,敬細以遠大者”的道理,在《喻老》這篇文章里,出于對扁鵲的敬仰,講了一個“扁鵲見蔡桓公”的故事。這篇文章曾經(jīng)被收錄在中學教材里,但由于后人不斷質(zhì)疑其真實性,近幾年又從教材中刪去。但我們關心的不是這個故事的被選中與被刪,而是它在何種程度上反映了扁鵲的生平事跡,有哪些歷史意義。
韓非說:“扁鵲見蔡桓公,立有間。扁鵲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將恐深?!负钤唬骸讶藷o疾?!怡o出?;负钤唬骸t(y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居十日,扁鵲復見曰:‘君之病在肌膚,不治將益深。’桓侯不應。扁鵲出?;负钣植粣偂>邮?,扁鵲復見曰:‘君之病在腸胃,不治將益深?!负钣植粦?。扁鵲出?;负钣植粣?。居十日,扁鵲望桓侯而還走,桓侯故使人問之。扁鵲曰:‘病在腠理,湯熨之所及也;在肌膚,針石之所及也;在腸胃,火齊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屬,無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無請也?!游迦?,桓侯體痛,使人索扁鵲,已逃秦矣。桓侯遂死。故良醫(yī)之治病也,攻之于腠理。此皆爭之于小者也。夫事之禍福亦有腠理之地,故圣人蚤從事焉?!?/p>
《韓非子·安危》云:“聞古扁鵲之治其(甚)病也,以刀刺骨。故甚病之人利在忍痛,猛毅之君以福拂耳。忍痛,故扁鵲盡巧;拂耳,則子胥不失,壽安之術也。病而不忍痛,則失扁鵲之巧;危而不拂耳,則失圣人之意。”
韓非雖為戰(zhàn)國時人而先于司馬遷,但由于他的身份是策士,其文章也非史書,對于歷史人物確切的年代,確切的學術特長不必細考。其行文涉及扁鵲事跡時,已稱“聞古扁鵲”,既說明了他自己距離扁鵲的時代已經(jīng)有了“古今”的含義,也說明這是其取材于民間傳說的“聽聞”而非援引史書。所以,韓非子筆下的扁鵲,只是古代醫(yī)生中最為杰出的一位代表,至于扁鵲是否真擅長“以刀刺骨”的外科手術問題,難以據(jù)此論定。
大概說來,諸子的文章,只要有助于游說,也可以造作故事,編寫寓言,讀者不必為之證實。如果不許他們夸張造勢,就會降低其說服力,文字也勢必味同嚼蠟。
扁鵲確有其人,望色斷病為其所長
為了表述扁鵲望診的神奇功夫,司馬遷覺得可以借用《韓非子》的描寫,但是其中“蔡桓公”或者“桓侯”與扁鵲的生活年代不盡相合,因此需要改寫?!妒酚洝け怡o傳》中說扁鵲望診的病人是“齊桓侯”,而不是“蔡桓公”;而扁鵲與患者幾次相見的時間,也由間隔“十日”,變成了“五日”;敘述的內(nèi)容,也絕不是像“復制粘貼”那樣原文照抄。
司馬遷說:“扁鵲過齊,齊桓侯客之。入朝見,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將深?!负钤唬骸讶藷o疾。’扁鵲出,桓侯謂左右曰:‘醫(yī)之好利也,欲以不疾者為功’。后五日,扁鵲復見。曰:‘君有疾在血脈,不治恐深?!负钤唬骸讶藷o疾’。扁鵲出,桓侯不悅。后五日,扁鵲復見,曰:‘君有疾在腸胃間,不治將深?!负畈粦?,扁鵲出,桓侯不悅。后五日,扁鵲復見,見桓侯而退走?;负钍谷藛柶涔?。扁鵲曰:‘疾之居腠理也,湯熨之所及也;在血脈,針石之所及也;其在腸胃,酒醪之所及也,其在骨髓,雖司命無奈之何。今在骨髓,臣是以無請也?!笪迦?,桓侯體病,使人召扁鵲扁,鵲已逃去?;负钏焖??!?/p>
《史記索隱》相關注解:傅玄曰“是時(趙簡子的時代)齊無桓侯”。裴骃云“謂是齊侯田和之子桓公午也。蓋與趙簡子頗亦相當”。
裴骃所說在齊國“與趙簡子頗亦相當”的“桓公”,與“田氏代齊”的歷史故事有關。但是司馬遷說的“桓公”不是田和(?―前385年)的兒子,而是田文子的兒子田無宇,謚曰“桓”。
歷史上被謚為“桓”的人不少,齊國就有好幾個,最早的齊桓公姓姜,呂氏,名小白,是姜姓齊國第十六位國君,公元前685—公元前643年在位,他與扁鵲事跡無關?!吨u法》中對“桓”的解釋是:“辟土服遠曰桓;以武正定,克敬動民曰桓;敬以使之,辟土兼國曰桓。”
齊國第二位被謚為“桓”的人,姓田,名無宇。這位田桓子在齊莊公(?—公元前548年)面前很受寵,是一個權傾人主的人物,影響力在諸侯之下,眾臣之上,是當時的風云人物。
司馬遷在《史記·田敬仲完世家》中,敘述的“田氏代齊”,也被稱為“田陳篡齊”。公元前532年,陳國公族田完的四世孫田桓子與鮑氏、欒氏、高氏一起,消滅齊國當政的呂氏,其后田氏、鮑氏又滅了欒、高二氏,完成政變。田桓子在此前后,對國人“貧窮孤寡者,私與之粟”,取得公族與國人的支持。齊景公時,公室腐敗,田桓子之子田乞(田無宇的兒子,即田僖子)用大斗借出、小斗回收,籠絡民心。
田桓子祖上來于陳國,所以也稱陳桓子,他在齊國執(zhí)政,也可稱之為齊桓子,一人三稱都合適,實屬罕見。這些復雜的情況,也許韓非未加辨別;又因為陳國與蔡國相鄰,孔夫子曾經(jīng)困于陳蔡之間,關于陳桓子(田桓子、齊桓子)的事情,在傳聞之中就變成了《韓非子》筆下的“蔡桓公”。
司馬遷熟悉陳國田氏家族的變遷,知道田氏家族第五任首領田桓子是在齊國執(zhí)政,承襲父親田文子的職務,歷仕齊靈公、齊莊公、齊景公三代,妻子是齊靈公和穆孟姬(魯國叔孫僑如之女)的女兒,是齊景公的姐姐。田桓子這個齊景公的姐夫,權傾人主,雖無諸侯之名,已有諸侯之實,因此,《韓非子》筆下的“蔡桓公”“桓侯”,就變成了司馬遷筆下的“齊桓侯”。這個所謂的“齊桓侯”死在齊景公(?—公元前490年)在任的時期,此時距扁鵲在公元前497年為趙簡子診病時間很近,應該是同時代的事情。
公元前490年,齊景公死,田氏掌握了齊國的國政。到公元前386年,周安王正式冊命田和為齊侯,田和的兒子田午,死后謚號桓,也叫“齊桓公”,在位六年,于公元前357年去世。其兒子田因齊繼位,是為齊威王。
《韓非子》中這則故事具有濃厚的寓言意味,司馬遷采之入于《扁鵲傳》,當時扁鵲的醫(yī)學著作正盛行于世,有關扁鵲生平和生活年代的資料也存于當時;故事的主人公扁鵲是真實的歷史人物,望色斷病也是扁鵲的學術特長,“桓公”雖未必是實指某人,但扁鵲曾通過望色決斷患者病情的事是可信的?;谏鲜隼碛?,司馬遷取之編于《扁鵲傳》以見扁鵲望診之長,并為有關扁鵲的著作立下一個生動的注解,兼忠告世人有病早治,此皆無害于讀者,亦無妨于扁鵲,采而用之并無不可。
“六不治”是扁鵲為醫(yī)者的肺腑之言
盡管韓非子與司馬遷敘述上有所不同,但他們都覺得扁鵲行醫(yī)過程不被人理解,這是不應該的誤解。韓非子說:“有形之類,大必起于?。恍芯弥?,族必起于少。故曰:天下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細。是以欲制物者,于其細也。故曰:‘圖難于其易也,為大于其細也?!д芍蹋韵N蟻之穴潰;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煙焚?!表n非子說的是政治家應該注意的事情。
司馬遷卻借助扁鵲的故事說:“使圣人預知微,能使良醫(yī)得蚤從事,則疾可已,身可活也。人之所病,病疾多;而醫(yī)之所病,病道少。故病有六不治,驕恣不論于理,一不治也;輕身重財,二不治也;衣食不能適,三不治也;陰陽并,藏氣不定,四不治也;形羸不能服藥,五不治也;信巫不信醫(yī),六不治也。有此一者,則重難治也?!彼抉R遷《史記》雖然希望通古今之變,也是講大道理,但這里是《扁鵲傳》,說的是醫(yī)學的問題,因此就引出來“六不治”的內(nèi)容。
在醫(yī)生與病人的關系之中,病人是根本,醫(yī)生是輔助,治療疾病,不可喧賓奪主。病人只要有上述六種情況之中的一種,就難于治療了。如果病人同時具有幾種難治的因素,怎可奢望取得好的治療效果呢?
有人說“六不治”不是扁鵲的思想,而是司馬遷的概括。筆者不同意這樣的看法,因為“六不治”之中有些內(nèi)容,不是長期從事醫(yī)學的人難以有這樣的看法。我們從其內(nèi)容來判斷,這些應該是扁鵲的肺腑之言,這與他長期行醫(yī)的曲折經(jīng)歷是分不開的。
可惜的是,桓公聽不進扁鵲的勸告,不相信扁鵲的先見之明,在接下來的幾天,他體內(nèi)的疾病終于暴發(fā),等到他感覺到痛苦,再去請扁鵲的時候,扁鵲已經(jīng)離開了齊國?;腹罱K因為疾病而去世。這是諱疾忌醫(yī)而導致的悲劇,實在令人嘆息不已。
責任編輯:Rex_23